臉書粉絲專頁:麥克風的市場求生手冊
自己的書摘-

*彈性與規模:

價格下跌,刺激新的需求,高彈性意味單位產出的增加量大於價格的下跌量,
因此價格雖下跌,總營收仍然增加,事業仍然成長。

定位:

1.巨無霸市場

stas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歷史上有過超級通貨膨脹
股價指數也跟著變成天文數字
也有過股市整個消失
指數變成零鴨蛋的例子

我每次看到有人因為波浪黃金blahblah
做出"不可能漲過(跌破)xxxx點"的結論時
就會想到一句話

nothing is impossible

stas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980

我們本身對投資盈餘如何認列的看法與一般公認會計原則並不儘相同,尤其是在目前
通貨膨漲高漲之際更是如此,(但話說回來批評要比修改這套原則要容易多了,有些問
題早已是根深蒂固了),我們有些100%持股的轉投資公司帳面上所賺的錢,實質上並
不足那個數,即使依照會計原則我們可以完全地控制它,(就理論而言,我們對他具有
控制權,但實際上我們卻必須被迫把所賺到的每一分錢,繼續投注在更新資產設備,
以維持原有生產力,並賺取微薄的利潤),相較之下,我們也有一些僅持有少數股份而
其所賺的盈餘遠超過帳面列示之數,甚至其所保留的資金還能為我們賺取更多的盈
餘。

stas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79

就短期間而言,我們一向認為營業利益(不含出售證券損益)除以股東權益(所有股票投
資按原始成本計算)所得出的比率,為衡量單一年度經營成果的最佳方式。

之所以不按市價計算的原因,是因為如此做將使得分母每年大幅波動而失去比較意
義,舉例來說,股票價格大幅下跌造成股東權益跟著下滑,其結果將使得原本平常的
營業利益看起來反而不錯,同樣的,股價表現越好,股東權益分母跟著變大的結果,
將使得營業利益率變得失色,所以我們仍將按期初的股東權益(股票投資以原始成本
計)為基準來衡量經營績效。

stas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977

通常公司會宣稱每股盈餘又創下歷史新高,然而由於公司的資本會隨著盈餘的累積擴
增,所以我們並不認為這樣的經營表現有什麼大不了的,比如說每年股本擴充10%或
是每股盈餘成長5%等等,畢竟就算是靜止不動的定存帳戶,由於複利的關係每年都
可穩定地產生同樣的效果。

除非是特殊的情況(比如說負債比例特別高或是帳上持有重大資產未予重估),否則我
們認為「股東權益報酬率」應該是衡量管理當局表現比較合理的指標,1977年我們期
初股東權益的報酬率約為19%,這比去年同期稍微好一點,但遠高於本身過去長期以

stas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