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別管教授說什麼
巴菲特對於今天大學所教的「效率市場假說」(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beta、以及其他概念,則是相當不以為然。他認為這些概念太注重抽象的理論,常識卻不夠:
「如果市場總是有效率,我可能就會流落街頭乞討。」
「投資在大家認為有效率的市場,就像是跟認為看牌沒有用的人打橋牌。」
「讓成千上萬的學生知道,商學院所教的東西對於思考沒有好處,這對我來說是很大的幫助。」
「目前的金融課程能夠幫助你達到普通水準。」
有人問巴菲特的夥伴查理‧孟格,有關現代投資組合的理論,他立刻回答說:「全是廢話!」他又說這概念是「我甚至無法歸類的一種癡呆」。
至於將「資產配置」到未來績效最高與最好的產業組群,巴菲特也批評說:
「對我來說,當時可以買什麼就買什麼。我們對分類本身沒有興趣,我們有興趣的是價值。」
「市場先生」是你的僕人,不是你的指導者
「市場先生」(Mr.Market)是葛拉漢發明的人物,用來向學生說明關於市場的行為。葛拉漢說,股市應該被視為情緒激動的生意夥伴。「市場先生」這位夥伴每天出現,提出一個價格要買你的股份,或是要將他的股份賣給你。無論他的出價多高多低,或是你拒絕多少次,市場先生第二天會提出新的價格,天天如此。巴菲特說,這個故事的寓意是:市場先生是你的僕人,不是你的指導者。
一九八九年三月,股票市場大漲,巴菲特寫道:
「我們不知道這波漲勢會持續多久,也不知道什麼會改變政府以及買賣雙方的態度。但是我們知道,當別人的行為越不慎重時,我們就應該更加慎重。」
二十世紀最後幾年,波克夏的股價直往下跌,投資人群情激動,認為應該投資科技或是網路類股,再加上併購通用再保公司,還有傳言巴菲特健康情形堪慮,已經無法像以前那樣有傑出的績效。一九九八年中期,波克夏的股價達八萬美元,到了二○○○年三月,股價幾乎腰斬一半。巴菲特在二○○一年的年度報告中寫道:
「這是一個奇特的巧合:二○○○年三月十日,大泡沫被戳破了﹝雖然當時我們不知道這件事實,幾個月之後才知道﹞。當天,那斯達克指數5,132點,創下歷史新高﹝目前為1,731點﹞。同一天,波克夏的股價成交值為40,800美元,是一九九七年年中以來的最低價。」
儘管如此,在股價下跌時期,波克夏的帳面價值還是增加,只不過增加很少。到了二○○五年,波克夏的股價漲回來了。不過,巴菲特很遺憾沒有趁機多賺一點,因為他有些公司的固定持股,應該在漲過頭時賣掉。
「我沒有在大泡沫時期賣掉我們持股較多的幾家公司股票,實在是一大錯誤。如果這些股票的股價現在完全反映出價值,你一定會納悶,四年前這些股票的真正價值很低,而股價卻很高時,我到底在想什麼,我自己也都覺得奇怪。」
當狀況顛倒時,投資人如何確定被市場低估的股票最後終究會上漲?
「我為葛拉漢紐曼公司工作時,我的老闆是葛拉漢,我問他這個問題。他只是聳聳肩膀,回答說最後還是要看市場。他說得沒錯,短期而言,市場就像是投票機器;長期而言,市場像是磅秤。」
「大眾充滿貪婪、恐懼、與愚蠢,這是可以預測的。結果如何則是無法預測。」
「市場就像是上帝,幫助自助者。」
巴菲特對於今天大學所教的「效率市場假說」(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beta、以及其他概念,則是相當不以為然。他認為這些概念太注重抽象的理論,常識卻不夠:
「如果市場總是有效率,我可能就會流落街頭乞討。」
「投資在大家認為有效率的市場,就像是跟認為看牌沒有用的人打橋牌。」
「讓成千上萬的學生知道,商學院所教的東西對於思考沒有好處,這對我來說是很大的幫助。」
「目前的金融課程能夠幫助你達到普通水準。」
有人問巴菲特的夥伴查理‧孟格,有關現代投資組合的理論,他立刻回答說:「全是廢話!」他又說這概念是「我甚至無法歸類的一種癡呆」。
至於將「資產配置」到未來績效最高與最好的產業組群,巴菲特也批評說:
「對我來說,當時可以買什麼就買什麼。我們對分類本身沒有興趣,我們有興趣的是價值。」
「市場先生」是你的僕人,不是你的指導者
「市場先生」(Mr.Market)是葛拉漢發明的人物,用來向學生說明關於市場的行為。葛拉漢說,股市應該被視為情緒激動的生意夥伴。「市場先生」這位夥伴每天出現,提出一個價格要買你的股份,或是要將他的股份賣給你。無論他的出價多高多低,或是你拒絕多少次,市場先生第二天會提出新的價格,天天如此。巴菲特說,這個故事的寓意是:市場先生是你的僕人,不是你的指導者。
一九八九年三月,股票市場大漲,巴菲特寫道:
「我們不知道這波漲勢會持續多久,也不知道什麼會改變政府以及買賣雙方的態度。但是我們知道,當別人的行為越不慎重時,我們就應該更加慎重。」
二十世紀最後幾年,波克夏的股價直往下跌,投資人群情激動,認為應該投資科技或是網路類股,再加上併購通用再保公司,還有傳言巴菲特健康情形堪慮,已經無法像以前那樣有傑出的績效。一九九八年中期,波克夏的股價達八萬美元,到了二○○○年三月,股價幾乎腰斬一半。巴菲特在二○○一年的年度報告中寫道:
「這是一個奇特的巧合:二○○○年三月十日,大泡沫被戳破了﹝雖然當時我們不知道這件事實,幾個月之後才知道﹞。當天,那斯達克指數5,132點,創下歷史新高﹝目前為1,731點﹞。同一天,波克夏的股價成交值為40,800美元,是一九九七年年中以來的最低價。」
儘管如此,在股價下跌時期,波克夏的帳面價值還是增加,只不過增加很少。到了二○○五年,波克夏的股價漲回來了。不過,巴菲特很遺憾沒有趁機多賺一點,因為他有些公司的固定持股,應該在漲過頭時賣掉。
「我沒有在大泡沫時期賣掉我們持股較多的幾家公司股票,實在是一大錯誤。如果這些股票的股價現在完全反映出價值,你一定會納悶,四年前這些股票的真正價值很低,而股價卻很高時,我到底在想什麼,我自己也都覺得奇怪。」
當狀況顛倒時,投資人如何確定被市場低估的股票最後終究會上漲?
「我為葛拉漢紐曼公司工作時,我的老闆是葛拉漢,我問他這個問題。他只是聳聳肩膀,回答說最後還是要看市場。他說得沒錯,短期而言,市場就像是投票機器;長期而言,市場像是磅秤。」
「大眾充滿貪婪、恐懼、與愚蠢,這是可以預測的。結果如何則是無法預測。」
「市場就像是上帝,幫助自助者。」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