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業務員的專業

對於股票、基金、保險等金融商品缺乏知識的大眾,在看到西裝筆挺的理財專員時,多半會認為他們對於金融商品具有高度的專業知識,因此應該要相信他們的專業,根據他們的推薦去購買金融商品?理財專員的確需要相當的專業,但專業的部份不在於產品知識,而是銷售技巧。幾乎所有的理財專員都需要承擔業績壓力, 尤其是新推出的商品,即使理專知道某項商品其背後隱藏了巨大的風險,但為了能讓這些商品賣出去,隱瞞會是非常普遍的作法。

2008年的連動債風暴即是一個經典的例子,理專在推銷這些商品的時候,只會強調年報酬率遠高於定存,但對其下檔風險卻絕口不提,或者用發生風險極低來輕描淡寫的帶過,許多人也因聽信理專的推薦,結果把終身的積蓄都賠上去,根據商業週刊在當年做的民意調查顯示,有三成五的民眾,根本搞不清楚自己買的基金、連動債、與保單的內容是什麼。類似的案例還有把長年期壽險包裝成高利定存,等到投資人想要贖回的時候,才發現資金被鎖死,提早贖回得打很多折。

理論上理專應該和客戶維繫長期的關係,著眼點也應該放在客戶的長期績效上。但要成為高薪業務員,手續費收入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這會讓理專有幾種傾向:讓客戶短線進出、以及無視客戶的性質,單純銷售佣金最高或最好賣的商品。很多理專會鼓吹固定比例停利的觀念,其目的就是讓客戶不斷的在各種標的之間轉換,以賺取手續費,但這種方式對長期績效有明顯的負面效果。追逐熱門的資產類別,在長期更是保證讓績效低於平均的方法之一,但又有多少理專願意拿自己的業績當代價,去阻止客戶購買此類商品?

致富聖杯

不了解市場的人,會去找理財專員尋求諮詢;對市場一知半解的人,則會熱衷於追求近乎必勝的交易法則,即所謂的「聖杯」。但所有有志於交易的人,最好都認知到以下這點:擁有真正秘方的人,通常不會笨到把他們的方法洩漏出去,因為任何有效的法則,若被太多人知道,其秘方必將失效。會對你銷售「聖杯」的人,多半無法擊敗市場,而是對你手上的錢有興趣。

這類推銷員多半有一種共同點,他們發現向群眾推銷他們的商品,比自己去運用這些商品更能夠獲利。就跟理財專員的例子一樣,由於一般大眾容易受騙,因此只要經過簡單的包裝,這類推銷員很容易把自己神格化。很多賣聖杯的人會聲稱自己是出來造福大眾,但很有趣的是,這些聖杯通常所費不貲。在面對販賣聖杯的人時,只要問自己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如果那個方法真的那麼厲害,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大賺數倍,甚至數十倍,為什麼他還需要我的錢呢?」

這些「聖杯」通常都包裝在黑盒子當中,你無法知道其內在的運作原則為何,使用者只能無條件的去跟隨它,幾乎所有的推銷員都會暗示,如果遵照其操作建議,便可以從交易中獲得鉅額的利潤。接下來,我想說一個故事,如果和現實有所雷同,純屬巧合。

穩賺師與真行賺錢學

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聽正生廣播電台的「賺錢我最行」節目。我是節目主持人穩賺師,大家叫我老師就可以了。每次股災的時候,老師在電視上看到號子裡的散戶愁容滿面,心中就為他們感到非常的不捨,希望他們能夠從市場上的輸家變成贏家,於是苦心鑽研,發明了獨一無二操盤線與真行賺錢學,幫助投資人研判趨勢,這套操盤線與賺錢學,已經經過10年的考驗,幫助了無數的投資人,讓他們變成千萬富翁。

光說或許各位還不相信,讓我們看一下實例,時光回到2007年,如果你想在4年內把10萬變成1000萬,應該怎麼做呢?一般的散戶都是追高殺低,因此才成為輸家。但學了真行賺錢學,賺大錢其實一點都不難,只要選到飆股,底部進場,大波段操作,從頭抱到尾,大家都可以大賺一百倍,請看下面的範例:

1. 07年3月以15元買進8069元太,8月以60元賣出,30萬變120萬
2. 08年1月以50元買進2015豐興,6月以100元賣出,120萬變240萬
3. 在9月以60元買進3083網龍,09年8月以420元賣出,240萬變1680萬
4. 10年2月以12元買進2618長榮航,9月以24元賣出,1680萬變3360萬

上面還是沒有使用融資的狀況,如果使用融資,那賺的就不只是3000萬,而應該是上億元,這就是真行賺錢學的威力。市場上的飆股其實很多,只是需要一一去發掘,我知道這很難相信,但請你一定要給自己一次機會,我們有免費的講座,同時邀請很多靠真行賺錢學賺到大錢的學員來作經驗分享,歡迎你來參加,聽了滿意的話,再來參加正式課程,老師會毫不藏私的把全身絕學統統教給你,讓你蛻變成為市場贏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除了教學課程之外,我們也有替各位準備量身訂做的股市軟體,老師獨家的操盤線也免費附在裡面,心動不如馬上行動!我們提供現場報名、電話報名、現在更加上網路報名,聯絡方式如下……

萬般皆是空

你跑去聽了說明會之後,發現真的有很多前輩靠這套方法賺了大錢,於是繳了第一期學費,上了一陣子之後,才發現這個課程其實好多期,這時候老師跟你說,要學就要學到精通,股市如戰場,若是只有半桶水,出去一樣會賠錢。感受到老師的苦口婆心,你的學費也是一期一期繳,兢兢業業的學了一年,分析了無數張線圖,發誓要讓自己在三年之內也變成千萬富翁,然後光榮的回去和後輩分享自己的成功心得。

這一年來,除了撒下幾十萬學費,要使用老師設計的股市軟體,還需要額外每年好幾萬的傳輸費,不過這都是為了成為市場贏家的投資,你這樣想。學成之後,心想終於可以在市場裡大展身手,結果一進場就碰到滑鐵盧,明明就是照著所學去操作,為什麼買到的股票,卻沒有像老師講的那麼神?抱著滿腹的疑問去詢問老師,老師告訴你,這只是你還不夠熟練罷了,需要再回頭去上循環課程,這時候你心裡雖然有些懷疑,不過已經花了這麼多錢,半途而廢實在不甘心,於是又花錢回頭去上循環課程。

複習之後再進場,發現真的有用,你真的選到飆股了!看著自己的資產水漲船高,你不禁要去想像賺到一百萬、五百萬、一千萬之後的你會是什麼樣子,到時就可以天天上高級餐館,滿身名牌金閃閃,那個「成功的你」似乎就在眼前。但是事與願違,同樣的操作方式,結果卻是不斷的虧損出場,每一次的停損,就好像把自己身上的肉割一塊下來,問了問身邊的同修,發現大家幾乎都面對同樣的窘境,你只能無語問蒼天。

你承認自己沒辦法靠這套方法賺錢之後,就失望的放棄,只覺得「貪」這個字真是害人不淺。後來輾轉聽說,老師幾年前曾經從學生身上募集了一筆資金,成立了一間投資公司,但是上千萬資金幾年下來,縮水到只剩十分之一,老師的確是賺了大錢,賺的卻是學費和傳輸費。回頭想想,當時經驗分享的前輩或許的確賺了幾百萬,但若幾十個學生才會出一個這種大贏家,那到底是那位前輩厲害,其他人都資質愚駑,還是他只是單純的運氣好?就跟你也曾經買過那麼一檔飆股一樣。

真的大師假不了?

看完了上面的故事,會不會有種很熟悉的感覺?全台灣這類宣傳可以快速致富的方法真的很難算清有多少種,電視上的老師人人都有神算,網路上的神人更是不計其數,其中比較會宣傳的還會上電視、辦演講、建網站,用盡各種方式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來招募更多的學員。我在學生時代,不管要錢不要錢的講座,都聽過不少,我除了去聽過穩賺師的免費講座,還實際見到過另外兩個「神人」。

其中一個是曾在網路上公開募集操盤團隊的淡水老伯,入門束脩據說是20萬,目標是組成一個國際操盤團隊,大賺外國人的錢,上課內容全部都會錄音,然後打成逐字稿,線圖要自己手繪,老伯還曾經要公開實戰當沖操作,我很捧場的跑去看了,可惜那晚實際只是場演說會,聽他講一些過去在外匯大賺幾十億然後拿去歐洲種樹、把日本生絲期貨市場弄垮之類的神奇事蹟,以及一些對照線圖都十分合理的操作方法,但就是沒看到他拿實際在運作的盤勢來操作解說。後來聽在裡面待過的人說,老伯其實跟穩賺師一樣,過去收了學生的錢來操作,結果很快的就把幾千萬變成一百萬;操盤團隊最後也分崩離析,倒是有一兩個人拿老伯教的那套神秘的八卦操作學,繼續在網路上授課,也算是另一種形式的開枝散葉吧!

另一個則據說是聚財網名人羅威的師父,曾經在國外學習猶太人密傳的操盤術,猶太人之所以可以成為全世界最會賺錢的一群人,就是靠著這套操盤術。想當然爾,這套方法一樣可以預測轉折,學費也差不多20萬,還有大學教授見證背書,去講座的時候老師一樣秀出了特製的操盤軟體,指標看來也能精準的預估轉折點,後來還直接點名我踢館,我也問了些問題,像是展示的訊號要是同時在不同標的上出現該如何處理,以及這套方法的實際勝率和獲利虧損的比率大約是多少,不過意料當中,這問題被很快就被「和諧」掉了。就我個人的經驗,這類法門的特色就是把自己包裝的非常神秘,然後宣傳用起來有多好賺,但是問到學員實際賺錢的「比例」,老師八成都會三緘其口。

精選範例

藉著網路發達之助,現在很容易就可以在youtube之類的網站上,找到NBA球員們的精選輯。在精選輯中,每個球員看起來都神勇無比,怎麼投怎麼進,但球員們實際在球場上的表現卻天差地別。投顧老師在電視上看起來似乎也永遠神準無比,但遺憾的是,那些老師通常不是真的準,是「只把準的部份秀給你看」,反正會員簡訊發個幾十檔股票,總有一兩檔會漲,「精選範例」就是老師們的聖杯。現在很多投顧老師的分析和簡訊,事後都可以在網路上找到,我自己看過幾個,感想只有三個字:「夭壽喔」,至於是夭壽準還是……讀者們有興趣的話,可以自己去找找看。

坊間在講交易的書籍多半也是運用同樣的招數,為了吸引目光,這些書的書名通常會有致富兩個字,副標獲利的單位通常是千萬;翻開書皮之後,字數通常不多,主要是靠大量的線圖來充頁數,若是講指標,通常只會列出成功範例,還都是最經典的範例,動不動就是賺個幾十趴。讀者讀了那類書之後,一開始通常會躍躍欲試,想說自己也可以像書中所寫的那樣快速獲利。但讀者不知道的是,在真正的市場競賽中,停損才是常態。

那類書絕對不會跟你談「全體樣本」,只有「精選範例」,老實說只要你能夠選的到超級大飆股,任何一種趨勢指標都可以幫你大賺,但是「怎麼挑」才是真正的關鍵。如果你亂槍打鳥,看到書中所授的訊號就跳進去,以一般的趨勢指標來說,勝率有三成多大概就要偷笑了,最後真正能大賺的比率恐怕只有一成,當關鍵飆股出現的時候,你的持股比率又會是多少?會不會因為有太多類似的訊號發出,導致你只持有極少量,甚至完全沒持有那檔股票,這些因素才是交易報酬率的關鍵,可惜這些書中都不會講,不然就沒賣點了。

波浪是科學還是玄學?

當科學家提出某種假說時,必須要提出很多潛在的問題,探討這樣的理論有沒有道理,直到確認這個假說具有充分的解釋力後,才能成為理論。在驗證的過程中,簡單的假設會勝過複雜的假設,因為比較容易推翻,也比較容易去運用,唯有可以被其他人否定的假設,才能成為好的理論,換句話說,若理論無法被證偽,都不能算是科學理論。

市場中有許多被視為理所當然的理論,被無數的交易者視為理所當然,但完全無法接受考驗,舉常見的一個說法:「股票為什麼會上漲,就是因為它正在上漲;股票為什麼會下跌,就是因為它正在下跌。」這個說法其實只是套套邏輯,正因為其不可能被推翻,因此也沒有任何解釋能力,但有不少人會將這個論點視為「要去買正在上漲的股票。」

再來說有名的市場效率理論,其原始理論是:市場價格已經把所有的訊息給消化進去,因此投資人無法從觀察市場價格的波動,去預測未來的價格。但這個理論在圖表分析師的口中卻變成:因為市場價格包括了所有的訊息,所以只要觀察價格,就可以知道未來的走勢。很有趣的語言遊戲,不是嗎?

讓理論無法被證偽的另外一個方式,則是將理論儘量的模糊化,使其在任何狀況下都說的通。在股市當中,這類理論最有名的就是艾略特波浪理論。艾略特本人出過兩本關於波浪理論的書,第一本是「波浪理論」,第二本叫做「自然定律—宇宙的奧秘」。有一點希望大家注意的是,他在第一本書當中採用的是觀察與歸納的方式,得出了自然現象都有循環的特性這個結論,我對這個結論其實沒有意見,因為任何人觀察歷史走勢之後,都可以得到同樣的結論。

但在第二本書當中,由歷史觀察得到的理論,卻升級成科學定律,是市場的「真理」,所有的走勢與轉折都可以靠黃金切割和費氏數列計算出來,也正因其強調市場可預測,波浪理論從此一躍成為技術分析的主流之一,但這類方法真的能有效被運用嗎?去詢問任何統計學者,他們大概都會告訴你答案是否定的。但是就和占星學者和樂投專家從來沒有消失一樣,波浪理論直到現在依然興旺,這種將交易提升到玄學的論調,總是能吸引某些追求「真理」的交易者。

艾略特波浪理論的重點在於,市場走勢具有循環的特性,但了解這類明顯的現象,並沒有辦法替你帶來什麼超額的報酬。要從這些循環中獲利,你必須知道這些價格循環的週期與幅度,要去預測這些,艾略特給我們的答案是費波納西數列和黃金分割。常看到第四台的老師指著線圖,口沫橫飛的說:「接下來即將進入第三波主升段,持股要抱牢。」「根據黃金分割,這一波的滿足點為XXX點。」「這裡是第五波的延伸波,走勢會震盪。」但有趣的是,十個大師可以畫出十種波浪,大家都會認為自己才是正宗,事後也總有一種說得通。波浪理論就好像在遊戲裡開了無敵外掛一樣,因為「理論沒有錯,是分析的人用錯了方法。」

決戰台股波浪大師

這個故事可以回溯到2008年的某網路討論版,當時某位在業界頗具盛名,每月定期在網路上出刊預測行情的波浪大師,在這邊稱他m大師好了。他在6月時運用波浪理論計算出了台股的4種可能走勢,其中最差的狀況也不會跌破7000點,還很大膽的表示,如果有人對台股有以上4種走勢之外的看法,代表他波浪學的不到家,莫非定律不存在發生的可能性。我對這種獨斷的說法感到懷疑,因此發文詢問:

「有點小問題想請教,請問m大在2000年時,有預見到台股會從10393跌落到2001的3411嗎?更極端的例子是90年的12682->2485,老實說我不認為這可以靠波浪算,為何在這個地方,可以如此篤定不可能歷史重演呢?

要是未來出現了往上突破7604隨後卻又破底的狀況,又該怎麼作?當然這只要靠停損就可以搞定,但是這跟亂數決定要在哪邊作多,然後擺個移動停損利,似乎沒有很大的差別?

若是大部位又沒有配合一定的資金控管,當「萬一」發生時該如何是好?(例如破6135才開始回升)但若是顧及風險,部位沒有那麼大,那麼這些戰略,跟摸著石頭過河的差別又在那邊?」

他的回答很直接:「只有一萬:百分之一萬不會發生,沒有萬一」「我不覺得做肯定對的事,叫做摸著石頭過河」「你問我為什麼一定不會那樣?很抱歉,我沒有答案,因為書是這樣寫的,盤到目前也沒有出現異常,我就不會去想,一切上帝自有定奪。」

但接下來的幾個月間,大盤不斷的下挫,m大師也不斷的「修正」自己的看法,但在月刊上始終看多,直到十月底才在某篇推文中說自己在9月初已經轉空。我實在看不下去這種幾近是硬凹的行為,於是又發了一篇文:

「可能是用字的問題吧,m大之前所說「百分之一萬不會發生」的狀況發生了,「唯一解」也出現了例外。如果當時照m大所說「做肯定對的事」,甚至去放大槓桿,而沒有停損(認錯)的配套措施,現在恐怕會很慘,所以對於m大堅信的必然,我個人抱持著懷疑的態度。

台股根據5月號的規劃,是在8400-8600見底,此處為最後上車機會;
6月號把低點區下移到7011-7236,應持續加碼;
8月號寫6708不見得是低點,但最多再殺700-1000點便會回升;
9月號又重新把低點規劃在6267-5565區間。

即使從5-8月都不進場,但要是照9月號規劃在6200以下持續加碼,以現在4500不到的指數,不用槓桿可能都損傷慘重,如果大膽動作,放大槓桿更不用說。當然m大可能完全不照自己的規劃做,甚至9/1後反手放空大賺一票,這我完全相信,因為我也常這樣,個人向來不太相信「自己的看法」。

只是這樣做的話,就如同我前文所問的:規劃的目的何在?跟摸著石頭過河又有什麼差?從頭看多到尾,總有一天會摸到底,只是可能要經歷很長一段的痛苦時光。長線我也是個死多頭,但僅限於在季線之上,電梯向下的時候我寧願戒慎恐懼,因為我不知道會不會出現另一個3411或2485,用槓桿摸底沒什麼,但是一定要有個停損點。

現在離3845還剩幾點?莫非定律不存在發生之可能性?跌了5000點,長期多頭依然不變?(這我倒不否認,股市不過是一連串的循環,空頭走久了自然變多頭)如果覺得我只會質疑沒有建樹,要我拿出自己的規劃的話,那我還真的很抱歉,因為我從來不會去預設高點或低點,隨勢罷了。偶爾在市場氣氛極端樂觀或悲觀的時候小量反向操作,順利摸到頭底再慢慢加碼。

其實我現在和m大的想法差不多:「非常非常—且興奮度持續增加中—的樂觀」因為消費者信心指數創新低,融資跌幅遠超過大盤,我媽下看3000點,股票板空頭言論滿天飛,但是我實在不知道怎麼從波浪中得到這些訊息。」

大師的回答也是絕妙:「那代表原假設有誤,但那仍未影響長多。」同時列了13點新的規劃,其中提到他在6809跌破後,改變計畫反手空(因為接下來一定會跌!),在5530加空3倍,4805大量回補但依舊淨空。

除了大師之外,另外也有護航的人對我的論點提出質疑,說每個人分析、操作都是靠自己,看別人分析、批評別人分析,自己績效也不會好一點;我既順勢操作,又企圖反向操作摸頭底,覺得我說法自相矛盾。我的回應如下:

「因為極端走勢後的反轉肉很多,所以我願意用幾次停損去抓反轉。這個看線圖就知道,不過我很老實的說,我完全不會用波浪抓頭底,不知道版上有沒有人願意分享一下呢?我看多,統計數字也支持我在這邊作多,但是我不會說「這邊100%是底部」「這邊是最後進場點」。我很清楚我會犯錯,所以我選擇摸著石頭過河。歷史上有過超級通貨膨脹,股價指數也跟著變成天文數字;也有過股市整個消失,指數變成零鴨蛋的例子。

我每次看到有人因為波浪、黃金等「理論」,做出「不可能漲過(跌破)xxx點」的結論時,就會想到一句廣告詞:nothing is impossible。要是彈沒兩天就下去,我一樣會用空單保護我逐步放大的現股部位,至於手上的現股就繼續給他套囉,反正我沒用槓桿,每年領個1x%現金股利也爽。萬一真的像m大所說跌到688確認空頭了,我還是沒斷頭問題。總之,雖然理由完全不一樣,不過我跟m大的部位目前應該是同方向(吧?)。

我比較好奇的是,如果只是分批往下買,不管是固定比率也好,金字塔也好,那麼畫那些12345abc又有什麼差?我一個什麼都不懂的人,還不是在做差不多的事?還有,在看xx金融分析的人,恐怕有很多是m大所指「腦殘的一般人」吧?如果規劃需要一直修正的話,是不是應該在文後補充說明一下呢?不然要是有人很信任那份月刊,從8700沿路往下作多,那他在5000以下受不了認賠殺出的機率大概也不低吧?」

由於我過去推薦過Taleb的黑天鵝效應,有人針對這點對我提出了以下的質疑:「統計一定有兩個問題:第一是你樣本有多少?第二每次的事件都一樣?如果你信黑天鵝,你是個懷疑論者,那你就不應該做這些無意義的統計。」針對這些質疑,我的回答是:

「我想你這樣的推論有點極端,個人認為Taleb想強調的是:

1.主流統計學過度低估離群值的效應。(股價、棉花與尼羅河密碼的作者也做出了相同的結論)

2.儘管那些離群值難以解釋並帶來極大的衝擊,發生之後仍然不斷會有人嘗試去解釋(例如事後才去畫12345abc,標準的套套邏輯,不是嗎?),或者聲稱自己在事前便預測到這些走勢與變化。(只可惜絕大部分都是猜中的,那幾位「末日博士」可不是這兩年才開始喊空。很多人都知道遲早會出事,但時間點和幅度幾乎完全無法事前預測,而事件發生後,群眾只會注意到準的人,不準則單純被忽略掉,這才是恐怖的統計謬誤)

最近全球股市、商品及VIX的走勢就是標準的黑天鵝事件,把書中的內容拿來和最近的走勢時事新聞對照一下,相信能會心一笑。但要把上面這段話擴大引申為「所有的統計數據都沒有用」?這點我持保留態度。因為統計數據在大部分的時候是有用的。(LTCM不也是連續創造很多年神奇的績效後才被一擊殺?)Taleb靠離群事件發財,因為他認為目前的選擇權公式顯著低估極端事件發生的機率。(BS模型的建構是根據常態分配,但商品與指數的波動分配幾乎都是肥尾,這就是他獲利的來源,還是統計對吧)

因此我建議你把歸納法的謬誤那段重看一遍,至少我不覺得從那段文字,有辦法引申出你所說的「統計完全無意義論」,我也認為他在目前波動率極端飆高的狀況下,絕對不會去做選擇權買方,因為統計對他不利。(順帶一提,我前幾天連續賣了三天的最價外put,都在漲停板附近成交,我平常只做買方,但因為波動率很難得的對short極為有利,只要控制好槓桿,有何不可?)

統計是有用的,過於信任歷史數據(或者各式玄學),又為了獲利而過度放大槓桿,才是毀滅的根源,而我的選擇是期待長期能賺錢,發生極端事件的時候,只要不被打沉就好。」

討論到最後,m大師仍然對波浪理論深信不疑,我也覺得再怎麼討論也是雞同鴨講,討論串就此結束,大師一樣固定每月發刊預測走勢,但再也沒有在那個版貼過波浪相關的文。

如何成為大師

我後來繼續追蹤大師在網路上的分析與預測:

2008/11:應利用本月下旬的反彈減碼因應
2008/12:明年上半年將進行短則2個月,長則5個半月的末跌段下跌
2009/1-2:彈上5000點均應站賣方
2009/3:反彈就該減碼,之後仍會破底,落底機會以第三季為大
2009/4:先看6500-6800,之後進行中期大拉回,看到4字頭再加碼

該分析最特別的一點,就是有績效回顧的部份,這部份為大師自評,分為完全正確、正確但流於保守、部份不正確、完全錯誤,但神奇的是,回顧部份似乎從來沒有出現過完全錯誤的狀況,只能說波浪理論真的很玄,即使事後結果和預測差距再大,依然能夠自圓其說。

我想要成為波浪大師,不需要神準的預測,但需要有以下的特質:

1. 偏執於自己的分析,不管其他可能的解釋
2. 自己評估準確度,不斷小幅修正自己的分析
3. 要用無法檢定的方式呈現分析
4. 對的時候要大聲,錯的忘記就好,千萬不要承認錯誤
5. 訴諸權威(冥冥之中的市場法則)

如果以後讀者在其他地方看到類似的預測大師,不管是用什麼方法,請記得用以上的方式去檢定對方是真的有一套,還是……

技術分析要設防

要在市場中生存,你必須學習生活在一連串的意外當中,學習在不確定的狀況之下做出決策,同時承擔極大的壓力。價格走勢就像天氣一般陰晴不定,如同氣象預報提供的只是機率,短期的價格走勢幾乎純屬隨機。但有些人總企圖要「解釋天氣」,把一些其實毫不相干的點和線連結起來,並將各種原本應該屬於隨機的型態、支撐與壓力賦予意義,並且相信這些型態具有預測未來走勢的能力。

隨便翻開一張線圖,我們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各種型態:箱型、旗型、頭肩頂、頭肩底……而在眾多的技術分析方式當中,在傳奇的大概就屬K線了,故事是這樣開始的:日本的米商用開高低收四個價格,把每日的價格繪製成一連串的圖形,企圖藉此預測價格。這個方法後來被廣泛的運用到幾乎所有的商品上,台灣投資人在幾乎所有的股票軟體上,預設的線圖都是K線。許多人出了專論K線的書,列出幾十種不同的組合,聲稱這些組合一但出現,隨後就會有相應的多頭或空頭走勢。

這些理論聽起來很美好,但主要的問題是,幾乎沒有任何關於圖形的技術分析,能夠禁得起嚴格的檢視,所有主流型態都被學術界以歷史走勢統計過,結論很一致:沒有用。我們在那些理財雜誌、技術分析書籍中看到的那些例子,幾乎都是「精選範例」。其實人人在事後都可以找到線圖中的轉折,箱型,和支壓,可惜的是這總是只在「事後」才看得出來,至少我沒認識或聽過誰,可以在「事前」不斷提出準確的預測,這些分析絕大多數都是後見之明。有興趣的話,可以去圖書館找過期理財雜誌裡關於個股走勢的分析,然後跟之後的走勢比較,相信你會對那些「分析」有更深刻的體會。

如果各位認為學術界和實際的金融操作嚴重脫節,依然想要使用「市場專家們」所採用的技術分析來預測走勢,我想提幾個在運用之前,需要思考的問題:

1. 支撐與壓力:
出現折返時,要出現多大的折返才算有效?0.5%?1%?5%?10%?非支撐壓力區的折返走勢,和支撐壓力區出現的折返走勢有什麼差別?如果無支撐壓力區出現折返時,會被視為隨機,那為什麼支壓區及其附近的折返,卻會被視為非隨機?特別是在槓龜率這麼高的狀況下……

2. 箱型理論:
使用箱型理論的人,看起來準確度很高,但這其實都是假象,因為用箱型預測的時候,只要設定一個夠大的區間(ex:+3%~-3%),就可以確保自己大部分時候是對的。舉個比較極端的例子,若在台股的日走勢當中,把箱型區間設定為+7%~-7%,準確率會高達100%,長期走勢也是一樣的狀況。

3. 時間轉折:
最有名的費氏數列—1、1、2、3、5、8、13、21、34、55……很美妙,很有規律,實際運用時要是看小時、看日、看週、正負誤差3,那麼大部分折返都能抓到。但是我自創一個2、7、9、12、15、20、31、39、44數列,準確度看起來好像還是不錯?

4. 型態:
全世界都知道要W底作多、M頭放空,目標是測等幅,但是這個說法的依據在哪裡?的確,很多股票的走勢在事後都可以看出M頭和W底,但是若深入去檢視,其實有更多失敗的M頭和W底隱藏在線圖當中,其他的型態也有類似的問題。

我想這類分析能夠持續生存的關鍵是,只有線圖才能讓分析師每天更新分析內容。由於公司的營收一個月才發表一次,財報是每季一次,因此基本分析者無法經常更新分析內容,也沒有多少人願意付錢給個把月才會更新一次訊息的分析師。但價格圖形就不一樣了,每個交易日都會有新的價格走勢出現,分析的尺度甚至可以縮短到以分鐘計,而且圖形十分直觀,只要有一隻紅筆和一把尺,每個人都可以在圖形中找到無數的型態,隨時都會有新的標的可以提供給大眾,這給了分析師生存的空間。

國外曾經有人訪問某位在某小交易所的交易冠軍,他是個看起來很普通的老頭,記者問冠軍有沒有什麼訣竅,他神秘兮兮的從懷裡拿出一個硬幣,說道:「這是我的幸運硬幣,我每次進場都靠它決定多空,正面作多,反面做空,但是當天虧損的話我就會把部位出清,就是這樣而已。」說穿了,技術分析就是交易員們的硬幣。絕大部分的技術分析,在統計檢定下都會露出原形,雖然過去有效的東西在未來不見得有效,但是在過去無效的東西在未來就會變得有用?若想靠大家都知道的技術分析方法來預測走勢,效果恐怕還不如一枚銅板。

穩定獲利,保證毀滅

我們再來談談關於市場上一些號稱能夠「穩定獲利」的法門,其中最常見的大概就是去當極價外選擇權的賣方,每當指數陷入長期的盤整,就會有人跑出來鼓吹這種方法,號稱一個月平均可以穩穩賺個5-10%,一年下來就可翻倍。他們的理論是這樣的:選擇權的買賣雙方,就像是賭場裡的賭客與莊家,買方是賭客,在賭局當中是「下注」的一方;賣方是莊家,在賭局中是「收取賭金」的一方。由於賭場莊家的勝率較大,那麼站在賣方,長期下來就會是贏家。

這個理論聽起來很有道理,但其實和那些連動債一樣,是經過包裝的毒藥,回頭看看2004年的3月22與23日,台指史無前例的連跌兩根停板,那些價外選擇權大漲數十倍的比比皆是,那些使用賣方策略,在幾年內都能持續每月賺5-10%的人,在短短兩天內就會賠光過去所有累積的資產。如果賣put不行,那麼賣call呢?2009年的4月30日,極端的行情再度出現,同樣的兩根漲停板,也同樣造就了許多長期穩定獲利,卻在兩天內輸光的莊家。

破產過才算投機家?

史上幾位傳奇的投機客:德國的科斯托蘭尼、美國的傑西李佛摩、和日本的是川銀藏,都經歷過數次的破產,科斯托蘭尼甚至還說過:「一名證券投機家如果一生沒有至少破產二次,就稱不上投機家。」但這三位名人當中,只有科斯托蘭尼一人能夠安享晚年;傑西李佛摩在大崩盤時放空,連美國政府都不得不跟他低頭,請求他回補,但他一生大起大落,破產了四次,最後在飯店裡舉槍自盡;是川銀藏在1982年大賺200億日圓,成為日本當年繳稅最多的人,身故後卻只留下數十億日圓的債務。

這些傳奇投資客能夠在市場上賺入大筆財富,除了敏銳的市場感覺外,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槓桿與重押,他們在發現機會時,都會大量的舉債投機來擴大獲利,準確的眼光讓他們能夠以超常的速度的累積財富。但槓桿是把兩面刃,成功看對時獲利飛快,失敗時的下場就是大賠甚至破產。唯一想透這點的似乎只有科斯托蘭尼,而他給投資人的另外一個忠告是:「不要借錢買股票。」只要能做到這點,因為交易破產這件事,就幾乎與你無關。

理財雜誌很喜歡專訪那些下大注重押,然後一夕致富的「傳奇」,同時宣傳他們選到這些神奇飆股的方法。但這些傳奇的背後,多半都有破產的歷史,他們的大賺與大賠,其實都是因為同一個原因。若這些傳奇不改初衷,依然執迷於重押,未來仍然能夠持盈保泰,脫離「大賺、大爆炸、東山再起」循環的究竟有多少?

結語

這章的目的不是要教各位賺錢的方法,而是想幫助各位避開風險。大家進入市場的目的都是要賺錢,但是請不要忘記市場上的八二法則:八成的人賠錢,兩成的人賺錢,券商裡針對交易散戶的統計甚至更悲觀。要記住,想成為少數的贏家,絕對不是照著一些大家都知道的法則行動,就可以辦到的。最後,我想給投資人幾個建議:

1. 不要被騙:
市場上有很多招搖撞騙的人,宣傳離譜績效的那種很容易辨認,但有些則經過巧妙的包裝,需要花點功夫才能發現是真金還是假貨。而會被騙的人可以簡單分成兩種,第一種是貪,因為人性中的貪念,想要輕鬆的不勞而獲,這種心態就讓那些「大師」有了趁虛而入的空間,也讓各種合法非法的詐騙集團永遠不會絕跡。

第二種則是盲從,這些人缺乏自己的判斷能力,習於聽其他人的意見來做決策,那些聽小道消息,淪為被出貨對象的人、被不肖保險業務員騙去買了幾百萬的高息「定存」,最後是才發現是保單,要提早贖回得打很多折的人、以及聽信理專去短線操作基金,不斷貢獻高額手續費的人,都是盲從者的代表。

市場上或許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聖杯,但一個有效的方法只要被越多人發現,失效的速度就越快,要讓一個方法持續有效,那麼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許多人企圖快速致富,於是花錢去購買「聖杯」,這些聖杯可能是投顧老師的分析,也有可能是某套神奇的系統。

但這些人花錢買到的,其實只是希望。如果一個人追求的只是快速致富,而不是在市場裡長期獲利的話,每星期花50元去買張樂透的代價會比較低。操作賠錢還可以安慰自己是繳學費,但要是真的花了錢,卻只得到一堆錯誤資訊,就很不值得了。千金難買早知道,很多錯一旦犯了就很難挽回,因此在下任何決定前一定要多方求證,懷疑你聽到的一切資訊,這就是進入市場後的第一守則。

2. 過濾資訊:
市場上關於投資的理論繁如星海,隨便找家書店就是上百本,但是裡面的理論卻經常彼此矛盾,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而我的意見很簡單:對沒有自己驗證過,或無法驗證的資訊保守。K線戰法、M頭W底、頭肩、旗型、三角,這些型態大家都朗朗上口,但有幾個人真的去驗證過那些K線與型態的有效性?我可以很直接的說,理財雜誌裡寫的大部分方法,例如看5日、10日線的黃金與死亡交叉,來交易市場上大部分的股票,實際績效會相當難看。再由籌碼面來說,那些受到操縱的小型股,主力或許有能力操縱短期的價格型態,目的則是讓大家蜂擁追進,再停損出場,但即使知道如此,為什麼看到那些型態時,仍有許多人忍不住要跳進去給主力玩?

如同之前所提,其實很多功課學術界都幫我們做過了,那些大家所熟知的型態,在大量的數據統計下都會現出原形,用來預測市場幾乎都沒有用。雖然在跑迴歸測試之前,光是要找到一個大家都同意的定義恐怕都很難,但對過去數據的研究仍然值得大家深思。如果不信邪的話,我們也可以自己去過濾這些資訊,現在免費的分析軟體很多,花個一天時間,找段夠長的歷史區間,最好橫跨多空,以及夠多的標的,去實際測試一下你所打算採用的方法,記得要從過去慢慢往現在推進,這樣才不會漏掉那些假訊號,然後自己去計算賺賠的金額,相信你會發現很多方法照作的話,其實會賠錢。驗證之後你可能會很失望,因為快速賺錢的法門又少了一堆,但跟不經思考就照書去做,結果賠大錢相比,這些時間應該還算值得。

我不是說從市場上獲利都是純粹的運氣好,因為我也認識不少人可以靠市場裡的潛規則獲得超額利潤,不管是基本分析、技術分析、甚至觀察整體經濟、市場氣氛、價格跳動,從長線到極短線,這都是有可能的事,但這絕對不是照「大家都知道的方法」去作就可以辦到的,一個人照這種方法行動,頂多就只能得到跟大眾一樣的成果,至於這樣能不能脫離市場中的八二法則,我想讀者們都心裡有數。

3. 控制風險:
或許有些人在看了那麼多之後,仍然執著於所謂的快速致富,那我也想在此提供一些想法。其實賺大錢的法門,可以簡單歸納為以下兩種:

1. 選對標的並且重押,只要方向對了就能大賺,每年都有人因此致富
2. 擴大槓桿,融資三倍可以讓25%的獲利變成100%

但在想著賺大錢之前,請先想想以下的幾個標竿:巴菲特靠著25%的獲利就成為世界首富,索羅斯被稱為金融巨鱷,平均年報酬也約略30%左右。一般的基金長期績效只要能超出指數標竿3%就會被視為優質,那為何還是經常看到投資人想要一年賺個50%甚至100%?對還沒有掌握到投資訣竅的一般人來說,想藉集中投資、預測轉折與擴大槓桿來加速獲利,只是提高自己陣亡的機率罷了,當然就機率上,有少數的贏家會變成「精選範例」,但絕大多數被市場遺忘的失敗者,只能在事後細數:「如果我當時買了這檔飆股,之後又買了那檔飆股,那我肯定不會是現在這樣……」

市場上的主流說法是:「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好好照顧。」這樣做大賺的機會當然會變高,但大賠的機會同樣會提高。你有足夠的信心,能確定你選到的雞蛋都是好雞蛋?這些信心的基礎又在哪裡?專業的投資人或許有本錢集中投資,因為他們很清楚自己在做些什麼,有能力去評估資產的價格與價值間的差異,也有耐心去等待價格反應價值。但即使是我認識的專業投資人,持股也很少小於5檔,大於10檔的更是比比皆是,因為他們知道,分散風險遠比賺錢本身重要,如果把交易當作是一種終身的志業,能夠持續生存在市場上就會變成第一要務。

投資人若有足夠的經驗,就會知道隨時都會有無法預期的巨大波動出現,站對邊時享受獲利自然很開心,但重點是站錯邊的時候,能不能活下來?我到目前的獲利經驗或許只是運氣好,但至少十幾年下來,靠著風險控管,我還沒有破產過,自然也沒有變成傳奇的資格。老實說,我在2004年319槍擊案後,隔週連跌兩根停板,以及2009年430後,連漲兩根停板時,都站在錯的一邊,但我活下來了。而那些過度放大槓桿,又不幸做錯邊的人,面對極端行情的下場就是重大虧損甚至負債,我不需要用破產來證明自己,只求在長期能獲取高於市場的報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as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