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粉絲專頁:麥克風的市場求生手冊

有人說,投資、投機和賭博只是風險程度的不同,甚至還有人以數字化的說
法,例如10%以下風險叫投資,10-50%叫投機,50%以上叫賭博。我曾經部
分接受這種說法,認為三者只是「量」的不同,本質是一樣的。仔細思考後,
我又不認同這種說法。

從上述的觀點,會得到一個結論,就是買股票和買彩券會應用同樣的原理-神桌?

真的有所謂「射飛鏢投資法」,飛鏢和神桌,基本上是同等的東西。但是射飛
鏢投資法能讓你獲得平均水準以上的獲利,並不代表投機或投資和賭博無異,
如果你如此直線思考,會使你股齡雖高,只是馬齒徒長。正是這個「高於平均

stas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89/6/26

從85年到今天,每當電子股漲高了,有很多人就覺得傳統產業股也該補漲;而電
子股下跌時,則有更多人鼓吹資金會轉到傳統產業股,換傳統產業股表現。最後
都沒有實現時,就有很多人為傳統產業股叫屈,大罵台灣股民不理性,只會一窩
蜂,還大舉巴菲特的價值投資。

我一向遵從巴菲特的價值投資,可是我大多買電子股,那些跌破淨值的傳統產業
股,我連碰都不碰,我不信那些自稱所謂「價值投資者」的人,真的了解巴菲特
投資法的真義。他不是叫你買「跌深股」,而是叫你買「因市場因素而不合理下

stas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把長期投資簡化成「每年拿股利」,本來就是一種不合邏輯的繆論,只是一些
內行人說外行話,利用外行人只懂定存每年領利息的特點,說可以買進本益比
低的股票,「光是每年配的股息就比銀行好得多」。目的則是誘騙不願冒風險
的保守投資人,去買進衰退股甚至地雷股(它們的本益比有時只有2倍3倍而已)。
還有些基金,號稱每年會配息,可以有「穩當的獲利」,「適合保守投資者購
買」,真是白痴說的話。

股票和定存最大的不同,是股價本身會變化,而定存的本金是固定的。本來配
股愈多,只是課的稅愈多而已,完全無實質所得,所以大股東大多不願參與配
股,由此而衍生出了除權行情(再細講就扯太遠了)。但是把這個扯上「所以

stas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 A股已連續虧損10年,明年預計賺10元,現在才賣60元,以合理本益比來算,
明年的本益比只有6倍,值得買進。怪醫曰:這種股票明年賺10元,也許只是消
息而已,也許公司派真的想用業外獲利讓它成為轉虧為盈的高獲利股票,但是可
以想一想,為什麼我們估計股價,要用每股盈餘去乘以本益比?背後的涵義是,我
們認為這個盈餘的表現會維持成為常態,所以願意為1元的盈餘付出20元的代價去
買它。若是這個1元的盈餘只是今年曇花一現的,那你用超過1元的代價去買它,
謂之白痴。

這是合理的基本面分析想法,所以我為什麼要用五年平均股東權益報酬率來算股
價,而不像一般市場上基本面分析師用預估明年(甚至下一季,下一月)的獲利

stas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各位看了我唬爛這麼多篇,其實可以看出我的思考模式只有一個,就是「找
出理論價值,計算市場價格偏離價值的程度,進行套利」。也就是說,我認
為「市場通常是錯的」,而且常常錯得很離譜。

這種想法和貼著盤面的技術分析派,「市場永遠是對的,要尊重市場,聽它
要做什麼」,簡直是完全相反的模式。好玩的是,這兩者最後的結論常常一
樣,只要你真的玩到有「出師」的話。

其實這兩者,就好像在彈簧上動能和位能的互換而已。技術分析派看的是動
能,而我是看位能。技術分析是運動學(kinetics),而我是動力學(dynamics)。

stas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